香药同源,香以本草为主。
香药,即是现在中药类属中的芳香类药物。
如沉香、檀香、苏合香、乳香、
丁香、麝香、灵猫香、龙涎香等。
香药的药性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
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权威的界定。
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有“祛邪扶正、通经开窍、疗疾养生”的作用。
如《神农本草经疏》中说
“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
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如。
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
我国的养生理念则
是强调养生与养性的并行,
养生是以整体“致和”为目的,
是以“阴阳、气血、脏腑、性命、人天”等
诸方面的结合为目的。
身心健康,性命和合,
使人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
既能健康长寿,又可获得智慧的源泉,
创造出可以造福于后世的智慧,
以致产生真正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香入于藏。
不同的香气作用于不同的藏。
藏非现今所谓脏腑组织器官。
藏分整体、系统与部件。
部件之下有生物大分子、组织细胞与实体器官。
实体器官之藏乃藏之末之又末……
香入诸藏,
绝不仅限于所谓脏腑组织器官,
其养生治疗之功,远非现代医学的化学作用。
香归于经,
不同的香气作用于不同的经脉。
经乃气血运行之通道。
经脉为神气之游行出入,
俞穴为神气之转输交会。
经络乃生命活动之联络方式。
经络无处不在,经络无时不有。
经脉与俞穴在体表之反应,属于生命活动之现象。
香之归经入藏,皆气之相从也。
如藿香入脾、胃、肺经,
故可解暑化湿,理气和中。
香橼入肝、脾、肺经,
故可理气宽中,健脾化痰。
降香入肝、心、脾经,
故可降气散瘀,止血定痛。
又麝香乃香之王,入心、脾、肝经,
乃可开窍、辟秽、活血散结……
人们根据这些香药的综合药性,
按照君、臣、佐、辅(使)组成各种方剂,
制成各种用途、各种形状的香品,
以供人们佩戴(帷佩、香包、香囊、帷香)、
铺枕(香枕、香褥、香被)、
焚烧(香饼、香丸、线香、盘香等)
和食用(香食、香粥、香饭),
以达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陶冶性情,
营造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无论用香的形式或内容,
都要从净心开始,甚至要有恭敬心。
心烦意燥、心浮气燥不会有好的效果。
一种形式,产生一种氛围;
一种心境,产生一种效果。
在净室中焚香一支,净心观照,
使人不仅有如沐春风、身处梅园之中的感觉,
而更有脱胎换骨的体验,神清气爽的感受。
通过这样一种有利于人净心、
放松的形式和薰香过程,
人处于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
使香药的芬芳之气全面作用于人体,
从而达到本性升华,身体健康的目的。
中国人的用香,
是有一个充满了文化诠释、充满了艺术美感享受,
又充满了神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追求的不仅是芬芳宜人的香气,
而是在那样一种温馨净雅的氛围内,
进行着一次次心灵的熏染和滋养,
一次次情操的陶冶。
每天拿出几十分钟的时间,
一个静谧的环境,一只古朴典雅,
造型精美的香炉,放松下身心,
去感受这种经典的鬼斧神工之作,
进而达到“本性”和“智慧”的升华,
这正是中国人养生的根本。